2014年6月5日

622早鳥計畫



2014秀姑巒溪國際泛舟鐵人三項競賽將於6月22日舉行

站在協助推廣鐵人三項競賽的立場

奇美部落文化泛舟也推出【622早鳥計畫】

只要報名2014年6月22日(星期日)當天的文化泛舟

而且早上可以早起

能夠配合7:00就到瑞穗泛舟中心集合,7:30就下水者

立刻享有150元的折扣

現在開放報名!

名額有限,報名請早!

又:東管處加碼送每個參加早鳥計劃的朋友一人一件鐵人三項的T恤哦!(市價300元)


【文化泛舟行程介紹】:http://kiwit01.blogspot.tw/2013/06/tatadok.html

【匯款資訊】
瑞穗鄉農會 代號954-6901
戶名| 奇美部落企業社
帳號| 69000100112811
*電話或線上報名,並且匯款入賬後,才完成報名程序喔~


【預約電話】
潘桂美小姐 03-8991220,0963593571


如果無法6/22當天來文化泛舟
請到這裡報名:http://kiwit01.blogspot.tw/p/tatadok.html

2014年2月25日

我在奇美_學習



蔡喻安(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第九屆,高三)


12公里的路乍聽之下似乎感受不到有多長,在平常的生活裡畢竟是沒有「12公里」這樣子的概念的,多數狀況下反而是用時間去計算路程。走在瑞穗火車站往奇美部落的路上,我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沒有「認真走路」了。走路在很久很久以前,變成了一種不得不的舉動,忘記了它也可以是一件慢慢、專心的、重要的事情,也算是一種勞動。當我走到後半段的時候才突然發現這12公里有多重要,在流汗和大口喘氣的過程中,等於是把在都市中的自己一點一點的歸零、一個一個的轉彎在告訴我即將進入部落。冷風和地理課本上曾有的景致透露著這裡的獨特。對我來說,走這一段路是進入部落的重要儀式。

我們所住的傳統屋是奇美部落的年齡階級花了八個月蒐集建材,每個人同心協力建成的。第二天早上Kacaw大哥坐在傳統屋的火堆邊述說著這件事。我被當下那個景況深深震撼著,除了來自純粹柴火的光和溫暖,更打進我心裡的是部落如此團結的故事。每一根竹子,自己砍自己拔自己綁。建構我們所短暫居住的這間房屋的是沒有被忘記的生活能力、每一滴汗水還有每一顆「一起一起」的心。光想到這件事情,就覺得住在裡頭的自己很幸運很幸運。另外,Kacaw大哥也提到位於一角的小隔間其實是儲藏室,母系社會的奇美部落裡,只有Ina才能夠進去。

2013年10月2日

博物館與地方的結合:2013年度全國原住民地方文化館研習



活動目標:

為促進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與地方的結合,藉由本館規劃二天一夜的研習活動,鼓勵更多原住民館舍採取行動與地方社區結合,進而促進館舍的社會責任並達到教育推廣目的。
邀請對象:
一、招收名額:40名。
二、參加對象:
  ()28座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的策展規劃解說員、館長、承辦
       文化館業務之各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區公所業務單位主管及
       承辦人員,共計30個名額。如報名人數不足額,開放給其
       他有興趣的博物館員、社區工作者、學生……報名參加。
  ()、本館人員及講師計10名,共計40
    間:
中華民國1021022-23(星期二、三)
    點:
奇美原住民文物館(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五鄰2-10)
研習內容:
請參閱『研習議程』
研習費用:
免費(含課程、食宿、導覽、文化泛舟)
參加學員得登錄終生學習入口網站學習時數
報名方式:
一律線上報名,1018日報名截止
報名網址:http://kiwit01.blogspot.tw/2013/10/2013.html
聯絡人:
謝玉忠
電子信箱:kiwit1207@gmail.com
洽詢電話:03-89912210928809120
指導單位: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主辦單位:
奇美原住民文物館 / 瑞穗鄉公所 / 花蓮縣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

2013年8月11日

適婚年齡儀式

奇美部落ilisin(豐年祭)有個儀式叫做Pihololan,在這個儀式進行時,年齡階級第三級、第四級要化妝,穿戴女生的衣帽。因為他們已經到了適婚年齡,阿美族是母系社會,要提醒家裡有女兒的父母親,選我!選我!選我!


圖解:這就是傳說中的七仙男啊!左起:林政華謝仁福蔡富榮蔡益成蔣國文林俊雄


還有老相片佐證哦!後方右一的青年,著全套女裝(裙子、綁腿、頭飾、上衣、情人袋),而且手上還拿一條毛巾,這條毛巾是Pihololan儀式中吃豬肉時要擦嘴、擦手用的。相片中著女裝的優秀青年是Kacaw(蔡金水老師),屬Lasana階級,他如果還在世,已經82-85歲左右。

2013年7月22日

從奇美拉木船到瑞穗

這批珍貴的老相片要感謝陳銘義的提供,民國60年代末至70年代陳銘義在奇美村擔任村幹事,在部落連外道路未通的年代,每個禮拜都要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進來奇美。這四張相片應該是鄉公所請奇美部落的居民幫忙拉木船走水路運送東西到瑞穗,只有三個人拉,算是很小規模。關於奇美部落拉船到瑞穗的背景,請參見這一篇貼文:http://kiwit01.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5.html

只有三個人拉木船,算是很小規模。拉船的繩子原來是這樣綁在身體上面!